书朋网

书朋网>戏侃三国刘备 > 第283章 精明(第1页)

第283章 精明(第1页)

一秒记住【书朋网WWW。shupengwang。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五月十日,走到项县(河南省沈丘县),王淩服毒身死(年八十岁)。

司马懿到了寿春,张式等纷纷自首。找到单固,问:“令狐愚有没有谋反情事?”单固说:“没有。”但杨康却指出单固参与,司马懿逮捕了单固和他的家属,单固坚持说没有,司马懿命杨康和单固当面对质,单固诟骂杨康:“你这老奴,你既出卖长官(令狐愚),又屠灭我全族,难道你还想活?”杨康最初认为他检举叛逆,一定可以封侯,可后来口供前后矛盾,司马懿遂把杨康一并斩首。临赴刑场,单固怒骂杨康:“老奴才,你早就应该死。如果死后有知,你在阴曹地府,有什么面目见人?!”

司马懿穷究猛追,深入调查,凡是口供中牵连到的人,全都屠灭三族!!!并挖掘王淩、令狐愚的坟墓,剖开棺材,把尸首拖出来在附近村落暴晒三天,焚烧棺材中殉葬的印信、衣服,再把尸体果葬。

强迫楚王曹彪自杀。下令所有亲王皇族公爵,全体集中邺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命有关单位严密监视,不准跟外人交往。

也许是司马懿感到自身去日无多了,7月28日,他任命自己的弟弟司马孚为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太尉)。又定下遗书四条:一、葬於京城东北八十里之首阳山,不坟不树,保持原地形不变。二、敛以时服,不设明器。这是说下葬时穿平常的衣服,不放器物与之合葬。(怕日後盗墓)。三、日後终者不得与其合葬。四、日後子孙不得祭陵。

8月5日,司马懿去世,年七十三岁。史书记载,司马懿的死是梦见王凌、贾逵向其复仇而发病去世。

司马懿终于死了,但是,曹操那个“三马共食一槽(曹)”的梦魇,才刚刚开始。

司马师秉政

司马懿死后,司马家的摇尾系统纷纷向皇帝曹芳建议,应该“父死子继”,由司马师继承司马懿的辅政地位。

当时的司马师已经因为高平陵有功,而被封为长平乡侯,任命为卫将军,掌握着京师的全部武装力量。

曹芳无奈,只得任命司马师为抚军大将军辅政,并主管政府的机要。

司马师,字子元,是司马懿的大儿子。司马懿一共有九个儿子,大老婆张春华生司马师、司马昭、平原王司马干,伏夫人生汝南文成王司马亮、琅邪武王司马伷、清惠亭侯司马京、扶风武王司马骏,张夫人生梁王司马肜,柏夫人生赵王司马伦。

在这九个儿子中,除了司马京早死、司马干荒唐(此人好像精神不多正常,好的时候,就象谦谦君子,和常人无异;可不好的地方就是对于给自己的俸禄、赏赐,好像不是自己的一样,放在外面任凭风吹雨淋,腐败烂掉;自己的几个小老婆死了,也不让埋掉,放在堂上,时时奸尸,等尸体腐烂才让埋。)以外,其他几个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以后我们会一一提到。

回过头来说司马师。

高平陵事变,全部是司马懿和司马师两个人一手策划,等到事发的前一夜,司马懿才把计划告诉司马昭。晚上,司马懿派人观察两个儿子,只见司马师好像没什么事似的,呼呼大睡;而司马昭却辗转难眠。

司马师上台后,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在短时期内平复高平陵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人员,稳定自己上台后的政局。

嘉平四年春正月,他被任命为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成为帝国最大的大臣,之后,他在政府中安排了来自各方势力的人员:

诸葛诞、毌丘俭、王昶、陈泰、胡遵为地方军区司令;王基、州泰、邓艾、石苞典州郡;卢毓、李丰主抓选举;傅嘏、虞松参计谋,钟会、夏侯玄、王肃、陈本、孟康、赵酆、张缉分别被任命为政府官员,参与朝议。

同时,命令百官:举贤才,明少长,恤穷独,理废滞。史书记载:“四海倾注,朝野肃然”。

也就是这个时候,竹林七贤们有自愿的,有被迫的,出来做事。

阮籍在此前高平陵之变以后,就被迫做了司马懿的从事中郎,现在变为司马师的从事中郎;《晋书·山涛传》记载,山涛找司马师求官,司马师说:姜太公也要出山为官吗?就命令司隶举为秀才,任命为郎中。由于政治上的强制,正始以后,竹林中的大部分人先后出山做了官。害怕卷入政治纠纷而又无法远离政治的矛盾,使得阮籍等人表现为一种奇特的“世隐”或“朝隐”式的生活态度:身在庙堂,心在山林;身任官职,却遗落世事;他们或“口出玄远;或酣饮纵放,或服食求仙,成为当时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下的独特现象,以后他们的事情,还会多次提到。

同时,司马师也意识到了少数民族尤其是居住在山西境内的匈奴有可能发生的隐患。

城阳郡(山东省诸城)郡长邓艾上书说:“单于被留在内地,羌夷人失去统御,无论离散或集合,都没有人管理。而今,匈奴人跟尊贵的单于,日益疏远,而各部的威望,却日益加重,对于他们的动向,不可以不特别戒备。听说刘豹(左部)有一部分叛变的部众,最好是利用这个机会,把他们分割为两部,用以削弱他们的实力。右贤王去卑,曾在东汉王朝末年建立功勋,可子孙不争气,遂告衰弱。我们应该封他们一个荣耀的尊号,让他们驻屯雁门郡(山西省代县)。使敌国分裂、盗匪削弱,而且追溯遥远的贡献,加以酬庸,这是安定边疆的长久之计。”又说:“羌胡跟汉人混杂居住的现象,应该澄清。应该逐渐把他们迁出,使他们住在汉人聚集之外的边区。这样才可以崇尚廉耻,禁绝奸邪。”司马师全都采纳。

可以说在司马师开始执政的一年半时间里,曹魏的大局还是基本稳定的。

而此时的南方吴国,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孙权之死

就在司马懿去世的那年,东吴的孙权也到了回光返照的时刻。陆逊的儿子陆抗回建业治病时,他首先对他道歉承认自己过去听信谗言对陆逊不公,为的是抚平江东第一大族的创伤,同时,孙权又想起了被他废为平民的前太子孙和。

同年十一月,孙权染病,打算将孙和召回建业。但是孙鲁班公主(全琮妻)和侍中孙峻、中书令孙弘坚决不同意,病中的孙权也显得很无奈,(英雄末路?)只是封孙和为南阳王,让他去了长沙。

因为,太子孙亮年纪不大,孙权也要考虑辅政大臣的人选。

孙峻于是推荐了大将军诸葛恪。

诸葛恪,是何许人?

诸葛瑾的大儿子。据说,诸葛恪小的时候很聪明,老爸诸葛瑾脸比较长,一次,孙权大会群臣,叫人牵一头驴,在驴的脸上题字“诸葛子瑜”,(诸葛瑾的字),诸葛恪要求给笔加两个字,就在下面加“之驴”,举坐都称赞诸葛恪聪明。还有一次,孙权和群臣一起喝酒,轮到诸葛恪给张昭倒酒,张昭喝得脸红了,不想再喝,说:“这不是尊敬老人之道。”孙权说:“你要是能说得他老人家理屈,那他得喝。”于是,诸葛恪就说:“姜太公90岁还与武王一起拿着节钺,带领着军队,也没有听说言老。今天,军旅方面的事情,不让你冲锋在前;喝酒这样的事情,却让你先喝,怎么说不是尊敬老人呢?”张昭没办法,只好喝酒。

虽然这样,但是,当孙峻提出由诸葛恪做辅政大臣的时候,孙权还是皱起了眉头:诸葛恪?这家伙太刚愎自用了。

孙峻反过来劝孙权,如今没人比诸葛恪更精明能干。

孙权心想这话到也不错,陆逊已经去世,其他再也挑不出多合适的人选了。

于是,就将镇守武昌一带的诸葛恪调回建业。诸葛恪临行时,和他同样驻扎在武昌的上大将军吕岱(三国第一寿星,活到了九十六岁,此时九十一岁)告诫这个年轻人:你这次回去,凡事要小心,务必十思而后行。诸葛恪不以为然,还引经据典反驳这位比自己大四十一岁的老人:古人云三思而后行,孔夫子更是说过思考两遍就可以了。如今您却让我十思,明明是看不起我,说我不行嘛!这一番话让九十一岁的老前辈无言以对,只好苦笑两声。

其实,自从孙权在废立太子一事上胡来后,东吴内部危机四伏,吕岱劝诸葛恪小心点并非多余。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hupengwang。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