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网

书朋网>戏侃三国刘备 > 第282章 杀气腾腾(第1页)

第282章 杀气腾腾(第1页)

一秒记住【书朋网WWW。shupengwang。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吴国境内顿时杀气腾腾。

这时候,魏国征南将军王昶上言:“孙权流放良臣,適庶分争,可乘衅击吴。”朝廷从之,派遣新城(湖北省房县)太守州泰袭巫县(巫山)和秭归(秭归),荆州(治所河南新野)刺史王基向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王昶向江陵(今湖北荆州市)。王昶王昶用竹子编成绳索做成桥梁,越过水淹地区(东吴帝国决开沮水、漳水河堤,引水淹没江陵北方广大土地,阻挠曹魏帝国攻击)。吴国大将施绩,连夜逃回江陵。王昶打算把东吴军引到平地上决战,先命五支部队顺着大路,向北撤退,使东吴军见猎心喜;又把所俘虏的铠甲、马匹,在江陵四周展览,希望激起东吴军的愤怒;设下埋伏。施绩果然追击,王昶迎战,大破东吴军,阵斩东吴将领钟离茂和许旻。

以前,我们很少看到魏国主动来进攻吴国,这应该是很少的一次吧,也是魏国不怕两面作战、实力增强的一个标志。

到了孙权晚年,良将多死,已经只求自保了,不仅命令西北军区的江陵等地挖河水淹平地,以阻挡魏军;也就是在这一年的下半年,孙权还征集了十万人的工兵,在堂邑(江苏省六合县)破坏涂水(滁河)堤防,淹没北方通往江南(长江以南)所有道路。

而就是孙权的这个决定,又引发出了第三件事情——擒。

司马懿之死

曹魏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太尉)、驻东南军区司令王淩,在得到东吴帝国利用涂水(滁河)淹没南下通道消息后,就请求中央给出发兵虎符,允许发兵攻击吴国,但是皇帝(事实上是司马懿)下诏不准。前此司马懿你允许王昶发兵进攻吴国,同意王昶发兵的理由到现在并没有消失,王凌向来和你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死去的贾逵关系很好,对你司马懿一向是象哥哥一样,但是这次司马懿你为什么又不同意王凌发兵呢?

那是因为,司马懿得到了一个消息。

高平陵之变以后,王凌强烈地意识到曹魏已经快要成为司马氏的天下了,小皇帝事事还要到司马懿家里请教!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还是立幼君。

要保住曹魏的天下,就必须除掉司马懿,然后立长君!

王凌把目光转到了在自己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治下的楚王曹彪。

曹彪,字硃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寿春侯。黄初二年(221年),进爵,徙封汝阳公。三年,封弋阳王。其年徙封吴王。五年,改封寿春县。七年,徙封白马。太和五年冬,朝京都。六年,改封楚。看看曹彪被改封来改封去,就知道了曹丕是怎么折磨自己的兄弟们的了。几乎每年都要改封,曹彪在曹丕时代,几乎都是奔走在路上,那时候要动身路上是多么难啊!

重温一下曹植写的《赠白马王彪》吧。

其六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

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此年曹彪已经57岁了。

王淩跟令狐愚秘密讨论,认为曹魏帝曹芳暗弱,而又受到强梁大臣(指司马懿)控制;听说楚王曹彪(曹操的儿子)智勇双全,打算拥戴他当皇帝,在许昌(河南省许昌市东)另建中央政府。

249年九月,令狐愚派他的部将张式,前往曹彪的所在白马城(河南省滑县东),向曹彪报告。王淩又派随从(舍人)劳精前往首都洛阳,告诉儿子王广,王广反对,说:“凡是发动一件大事,一定要顺应民心。曹爽因为骄傲奢侈,激起反感;何晏只会表面功夫,没有做事能力;丁谧、毕轨、桓范、邓飏,虽然有很高名望,但都热心追求名利,不断变更制度,屡次修改法令,口号虽然好听,却不切实际;人民习惯于旧有秩序,遂变得无所适从。纵令他们势力充塞四海,名声震动天下,一旦同时诛杀,全国知名之士,歼灭了一半,但社会安定,没有人哀悼,因为他们失去民心。现在,司马懿心里想的什么,虽然难以预料,但是直到今天为止,并没有叛逆的迹象,反而选拔贤能人才,擢升能力比他更强的官员(指蒋济、高柔、孙礼、陈泰、郭淮、邓艾等),整理旧有法令,满足人民盼望。曹爽所做的坏事,司马懿都一一革除。从早到晚,兢兢业业,把人民利益放到第一位。而且,父子兄弟,都手握军权,不容易灭亡。”王淩拒不采纳。

同年十一月,令狐愚再派张式晋见曹彪,还没有回来,而令狐愚患病逝世。

令狐愚当兖州州长时,延聘山阳郡(山东省金乡县西北昌邑镇)人单固当州政府行政官(别驾),和人事官(治中)杨康,同时是令狐愚的心腹亲信。令狐愚逝世后,杨康接受司徒高柔的延聘,杨康到首都洛阳后,就把令狐愚和王凌的密谋告诉了高柔,高柔报告给了司马懿。

司马懿知道以后,不动声色,暗中加强了防备,并任命了新的兖州刺史黄花。

到这一年,王淩派将军杨弘把他的兵变计划,告诉黄华。黄华、杨弘联名向司马懿告密。司马懿反应迅速,一面亲率大军乘船舰南下讨伐,一面用皇帝名义,下诏赦免王淩一时的错误。(又是赦免!!!)又私人写信给王淩,解释安慰,十分恳切(又是恳切的表示!!),用来麻痹王凌,免得狗急跳墙,强行起兵。很快,司马懿的大军已到百尺(河南省沈丘县颍水北岸。跟王淩所在寿春「安徽省寿县」一百九十公里)。王淩大感意外,自知无法抗拒,遂单身乘一小艇,西上亲迎,派秘书王彧晋见司马懿道歉请罪,并缴还所有印信、符节。司马懿大军抵达丘头(河南省沈丘县东南),王淩在小艇上自己捆绑。司马懿代表皇帝下诏,派主任秘书(主簿)替王淩解开绳索。

王淩认为皇帝已有恩赦命令,而自己跟司马懿又是老友,感到已不再危险。就打算晋见司马懿,被司马懿拒绝。王淩这时才发现不对,向司马懿呼喊:“你写几个字叫我来,我敢不来?为什么还带军队?”司马懿说:“正因为你不是写几个字就能叫来的人。”王淩说:“你欺骗我!”司马懿说:“我宁可欺骗你,不能欺骗国家。”遂派步骑兵六百人,押送王淩前往京师(首都洛阳)。王淩为了试探司马懿对自己如何处理,请求发给自己几个钉棺材的铁钉,司马懿命发给他,王淩这才绝望。干宝《晋纪》说:“王淩走到项县,看见岸上有贾逵庙,王淩大喊说:“贾梁道,我王淩,此心忠于朝廷,只有你神灵知道。”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hupengwang。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