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网

书朋网>戏侃三国刘备 > 第299章 敢死队(第1页)

第299章 敢死队(第1页)

一秒记住【书朋网WWW。shupengwang。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不管钟会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参他诸葛绪一本的,但是,你老的确干的不漂亮,有把柄在人家手里呀!

可以说三路大军,就你诸葛绪的中路没有一点战绩,千里来回奔跑,什么也没捞着,这样的将领不撤你撤谁呢?

结果,司马昭派人用囚车把诸葛绪押回洛阳。此人后来再也没参与过大的军事行动。不过,天知道是福是祸,没有入蜀,诸葛绪倒平安了——

据《三国志》钟会传注解:“按百官名:绪入晋为太常崇礼卫尉。子冲,廷尉。荀绰兖州记曰:冲子诠,字德林,玫字仁林,并知名显达。诠,兖州刺史。玫,侍中御史中丞。”诸葛绪子诸葛冲在晋朝为廷尉,女为晋武帝妃。孙诸葛诠兖州刺史,贾谧二十四友之一。

而如今钟会大军面临险关,正在激战。司马昭也不想拂了钟会的意,正是用人之时嘛。

就在司马昭被皇帝加为九锡之礼、封为晋公、攫取10郡的时候,蜀国的告急文书也送到了29岁的吴景帝孙休面前。

孙休是孙权的第六子,5年前的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休的弟弟孙亮,迎立孙休为帝,成为吴国的第三位皇帝,随即,孙休就除去权倾朝野的孙綝。从258年即位到今年的263年,孙休偃武修文,从来不惹事,自己也立下了想把百家之言都读遍的宏伟志向,每天都抱着书猛读,似乎过着太平皇帝的日子,不过,吴国经济倒是也稍稍恢复了起来。

孙休不愧为书生称号。在他接到了蜀国的告急文书以后,立马部署向魏国的进攻:

一是命大将军丁奉,统各将领率军向曹魏帝国的寿春(安徽省寿县)推进;

二是派将军留平前往南郡(湖北省江陵县)询问朱绩(施绩)意见,应向什么地方进军?——皇帝竟然不知道进攻方向,让臣下自行商量往哪捅?

三是派将军丁封、孙异率军向沔中(陕西省南部,汉水上游)援救蜀汉危局。——不是隔靴搔痒是啥?

这三路进军迟缓的吴军,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和魏军接战,蜀国的灭国消息就传来了,然后,又浩浩荡荡地回家了。

此时的钟会一路顺风,但是却顿兵在剑门关下,迟迟没有进展。

前有雄关,后有蜀兵,钟会的日子并不好过:汉中的乐城、汉城迟迟没有攻下,还有一些小的堡垒也坚守不下,日益成为隐患;粮草线逐渐延长,天气转冷,后勤保障逐渐成为问题。就在前不久,钟会还发布檄文,警告蜀国将吏士民:“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大有一举灭蜀之气概!而面对雄关,此时的钟会却开始言辞谨慎地给姜维写信劝降,他用他那如花妙笔,给姜维带起了高帽,不无谦虚地说:“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一改不可一世的口吻,但是,姜维不为所动。钟会只好把部队稍稍后撤,离开剑门关远点,再做计议。

而诸葛绪带来的邓艾企图从阴平邪道出敌不意进攻剑门关侧背的想法,也不能不引起正处于进退维谷的钟会的注意。

但是,钟会知道那是在进行一场大的赌博,以自己贵公子的身份,是决不可能冒那种风险的。

不过,在骑虎难下的时候,叫一个垫背的人出头也不失一种很好的选择。

而作为西路军的指挥邓艾又想到了什么招数了呢?

本来五月诏书是这样写着的:“蜀所恃赖,唯维而已,因其远离巢窟,用力为易。今使征西将军邓艾督帅诸军,趣甘松、沓中以罗取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督诸军趣武都、高楼,首尾槅讨。若擒维,便当东西并进,扫灭巴蜀也”可是,这生擒姜维的任务却由于诸葛绪的笨蛋,白白丧失了。

反倒让东线的钟会这个幸运鬼因为蒋舒这个变数,轻取阳平立了头功。

邓艾苦思冥想,剑走偏锋,想出一个战略:自阴平向南,过平武县至江由,再经左儋道可达涪城,占领涪城,直出绵竹。

邓艾的招数一面上报了司马昭,一面通报给了钟会,钟会立即派遣将军田章率领一支部队去增援邓艾,“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邓艾如果要走阴平道入江由,必然要先攻克该地。钟会派遣的田章部队就是为邓艾的下一步行动扫清障碍。

其实,作为钟会而言,目前已经立了大功,并且司马昭也已经顺利地加了九锡之礼,就此全师而退,也无不可,把田章和邓艾抛出去,那也是看你们玩玩吧!

而在邓艾看来,如果自己不孤注一掷,也许回到洛阳,司马昭不会给自己好脸色看,诸葛绪就是例子!然而,我邓艾也不能擅自玩命去啊,要是我自己去玩命,你钟会在背后捅我刀子,说我不听将令,擅自行动,那可不是玩的吗?所以邓艾也慢慢腾腾地眼看着你钟会能不能拿下剑门关,然后给司马昭写信,请求主子同意再说。

在自己给司马昭的奏表上,明明白白地站在主战派的立场上:“敌人已受到挫折,最好是乘势前进!如果从阴平抄小路南下,可到德阳亭(四川省江油市东北),过去之后就是一片平原,我们可以直扑涪县(四川省绵阳市)。德阳亭东距剑阁一百里,南距成都三百里,我们奇兵突然攻击他们的心脏,剑阁的守军一定回头救援涪县。此时,钟会兵团就可以乘虚大摇大摆前进。如果剑阁的守军不回头救援涪县,那么能救援涪县的部队,也就寥寥无几,(不足畏惧)。”

从理论上讲,要守住四川,就要北守汉中,东守江陵,如今汉中已经突破,所以邓艾讲敌人已经惊恐不定,也是对的。经过斟酌,司马昭批准了邓艾的冒险计划。

就在魏国内部反复商量浪费时间的时候,蜀国也召还都督巴东的右大将军阎宇,让防备吴国的永安之兵全部西赴,只留两千人给巴东太守罗宪;同时,战局的一时平静也使得刘禅有点麻痹,当镇守南中的安南将军霍戈要求北上救驾的时候,反而命令霍戈无需北上。

——因为,蜀国谁也没有想到邓艾会把自己置于那样的死地,象疯子一样来进攻蜀国!

偷渡阴平

那么,邓艾选择的阴平道究竟是一条怎样的路呢?

可以说,并没有路。

所谓的阴平道,在当时是指从陇上到四川腹地的奇路,只是从理论上可以到达成都的“径”,邓艾自己也说这是条“邪径”。

汶川大地震,使我们都见证了川西北那艰难的道路,时至今天,那里还是那么难行,何况是1700多年以前的三国时代!

据后人考证,阴平古道起于阴平即今甘肃文县的鸪衣坝(文县老城所在地),途径文县县城,翻越四川青川县境的摩天岭,经唐家河、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到达平武县的江油关(今南坝乡),全长265公里。由于道路奇险,又靠近羌族活动的区域,很多地方根本没有道路,需要逢山开路,艰难前行,更不用说大部队行军了。

但是,也就是这条不是路的路,成就了邓艾千古名将的威名,也使得这条阴平道成为以后入川的一条可以选择的奇袭之路。

而这却只是邓艾偷袭计划的一部分,即便是顺利占领了江油,邓艾还要再行一段艰险之路,占领德阳亭,然后再走那150里的左担道,才能到达涪关!

为什么叫左担道?因为它位于江油南涪水边,傍江背山、在山崖边上开凿的险狭山道,从北边来的人,只能用左肩担着担子行走,并且一路上根本没空余的地方不能换肩,所以由此而得名,可想而知,是多么艰险。

363年10月,邓艾拣选他和田章的部队开始了踏上了有去无回的艰难之路。史料没有记载邓艾究竟带了多少人马,踏上那条艰险之路,有人说邓艾带领的部队人数最多几千,有人说有一万,有人说是三万,等等。但是《晋书,文帝》记载,邓艾是率领万余人……,从邓艾和诸葛绪商量企图拣选两军精锐以及后来田章加入等情况分析,似乎邓艾对于采取过少兵力进行偷袭行动也是不认可的,因此,个人倾向于认为邓艾率领的偷袭部队大约在1——2万左右,并且此2万人绝对是精兵中的精兵,足以以一当十的敢死队。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hupengwang。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