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网

书朋网>戏侃三国刘备 > 第289章 拒绝(第1页)

第289章 拒绝(第1页)

一秒记住【书朋网WWW。shupengwang。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司马昭命令王基为镇东将军会同陈骞一起围困寿春。王基此人非同小可,当王凌还是青州刺史的时候,他曾经是王凌的下属,因为他的努力使得王凌在青州名声鹊起,司徒王朗听说王基贤能想要征召,王凌赖着不让王基去,以至于朝廷弹劾王凌;后来王基参与平定毌丘俭的战争,立下战功;此次司马昭选王基担任前敌总指挥,也是看中了王基的才能。而陈骞是前尚书令陈矫的儿子,多次击败姜维在陇右的进攻。

同时,司马昭还任命奋武将军石苞(司马家的铁杆,青龙年间贩铁到洛阳,被司马懿看中,从而一步登天,共6个儿子,其中小儿子石崇最为有名)都督兖州刺史州泰(河南南阳人,深受司马懿赏识)、徐州刺史胡质(?《资治通鉴》上写此人参与此战,但考察《三国志本传》记载,本人于嘉平二年就已经去世了。)率领青州、徐州、兖州地方部队担任外围警戒,负责随时击退吴国外来的增援。

吴国除了先前进城的3万援军以外,此时又派朱异(朱桓之子)率领3万人马进屯寿春西面安丰(安徽省霍丘县),遥为声援。此时,司马昭担心吴国军队来势汹汹,要求王基将部队占据险要位置,王基以为,现在已经把寿春合围,士兵们都安全地躲在堡垒后面,如果全部从堡垒里撤出,将前功尽弃,坚决予以拒绝。

而此时,州泰在阳渊(安徽省寿县西南)大破东吴朱异兵团,杀伤二千人。

吴国的大将军孙綝再次征发大兵,推进到镬里(安徽省巢湖市西北),并派朱异帅丁奉、黎斐等5将军去解寿春之围。朱异把辎重粮秣,留在都陆(安徽省寿县南),挺进到黎浆,曹魏石苞、州泰又击破朱异。同时,曹魏泰山郡郡长胡烈用5000奇兵袭击都陆,焚烧朱异所有辎重粮秣。朱异率残兵败将,沿途摘吃树叶投奔孙綝大营。孙綝命朱异再出军死战,朱异因士卒饥饿疲惫,不肯接受命令,孙綝大怒,将朱异斩杀,然后返回建业。

对此,后来柏杨先生评价这段历史时,这样说:“在兵力相等下,没有不可以解救的重围,内外夹攻,围城军注定腹背受敌。孙綝没有经过磨炼奋斗,便旱地拔葱,继承父兄事业,对内“窝里凶”足足有余,对外真刀真枪,便露出草包原状。他亲带大军北伐,自己不动手,只依靠朱异吃树叶的三万饥饿部队作战,而把自己统率的主力部队聚集在巢湖湖畔,按兵不动,怎么会有这种奇异的谋略?斩朱异之后,主力并没有损失,自己就应该前进。如果自问无力解救寿春,则直指项县,摆出攻击曹魏帝国首都洛阳或陪都许昌的声势,至少还有可能减轻寿春所受的压力,守军突围的成功机会也就相对提高。想不到孙孙綝却一言不发,回头就走。人们对官大、权重、钱多的人,往往有一种信任感;问题是,草包永远是草包,受信任的程度越高,他为自己和为别人所招来的灾难也越大。”

事到如今,寿春的外救已经没有了,可是诸葛诞却听信了司马昭派出的奸细所言:“吴国大兵就要来了,司马昭的部队已经没有吃的了,很快就要去淮北就食去了。”城内开始放心大胆地吃喝,结果,城内就开始缺少粮食了,而吴国的救兵却迟迟不来。

到了这一年的11月,城内的情况变得十分危机,粮食开始缺乏,而吴国的救援却杳无音信。

这时候,诸葛诞的两个部将蒋班、焦彝对诸葛诞说:“朱异等以大众来救援却被阻挡不能进,孙綝把朱异杀了,自己却退回了江东,表面上是说回去征发部队,实际上看来,他不过是想坐山观虎斗。现在还是趁着大家还团结一心,士卒还能为我所用,我们集中力量,进攻魏军的围堑的一面,突围出去,虽然可能有伤亡,但是肯定能冲出去。”

蒋班、焦彝的意见是趁着目前士气还很高,突围到吴国去。

但是,这个意见遭到了现在已经是吴国将领文钦的坚决反对,他以为:“吴国肯定是和我们一心一意的,根本不存在坐山观虎斗的问题,理由是:我文钦和吴国的全端等将率领3万吴兵,和你诸葛诞一起守在这座孤城里,是铁了心要和你一起战斗到底的,即使吴国的大将军孙綝要坐观成败,但是,这3万吴军的家属可都是在江东的啊,他们能答应不来救我们吗??更何况,魏国军民都很疲惫了,现在再让他们围困我们一年,他们内部肯定有人要生出异心,叛变的事情肯定就快要发生了。”

文钦还是着眼于胜利,而蒋班、焦彝则是着眼于小败,突出重围,留下活命。

因此,双方根本谈不到一起。

蒋班、焦彝多次劝说诸葛诞,文钦大怒。虽然两个人是自己的心腹,但是诸葛诞不得不顾及吴国将领的感受,同时,诸葛诞因为小事要诛杀蒋班,两个人一合计,干脆投降司马昭得了!

诸葛诞的心腹大将都投降了,然而,还没等文钦说风凉话,文钦带来的吴国全怿等将也率领自己的部曲越城投降了!

文钦盘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全怿的两个侄子全辉、全仪和族里人闹矛盾,就带着家属离开建业,投降魏国。魏国的司马昭大喜,将计就计,让钟会假作全辉、全仪寄给全怿的书信,带到城内,上面写着,吴国皇帝恼怒全怿等人不能得到寿春,要杀掉我们全家人,所以,我们才逃到魏国。全怿接到“家信”,信以为真,就越城投降了。

蒋班、焦彝、全怿等人的投降,使寿春城内的军心开始不稳。

到了甘露三年正月(257年),文钦看看一直困守在城内也不是个办法,就给诸葛诞建议,突围!

紧接着,寿春城内的部队悉数出动,全力进攻魏军长围的南边。长围上面的魏军弓弩象雨点一样打下来,诸葛诞的部队死伤无数,血流成河,就这样不分昼夜进攻了5、6天,还是冲不上去,只好垂头丧气地又回到城内。

经过这次惨烈的突围,诸葛诞守军的士气进一步低落,相继投降的人就有几万。文钦对诸葛诞说:投降的人大部分是北方的人,因此,不如把北方人都赶出城,只留下吴国士兵,因为吴国士兵家属都在江南,不可能轻率投降——而且这样也能节约下粮食。

——把所有的北方人都送出城?

诸葛诞的第一感觉就是:那我不就成了光杆司令了吗?你文钦想的倒好,我的人都是北方人,我的人都让你给打发走了,我还算什么呢?

诸葛诞坚决不同意。在毌丘俭事变的时候,诸葛诞杀了毌丘俭的来使,还抢先占领了寿春,文钦对于诸葛诞本来就没多大好感,现在更不和了。

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在寿春的地盘上,诸葛诞还是说了算的。自己广施恩义,手下有几千可以为自己赴汤蹈火的武林高手。

于是,诸葛诞趁文钦来商量军事的时候,就把文钦给杀了。

文钦的两个儿子一个文鸳,一个文虎只好越城投降司马昭。

城内的这场内讧,使得本来就已经涣散的军心更无一点斗志。到了二月,司马昭骑着大马来到城边,发现城上的诸葛诞部队看到司马昭就象什么也没看到一样。司马昭大喜,说,是进行总攻的时候了。

于是,全线总攻。

诸葛诞带着亲兵想逃,被司马胡奋(胡遵之子)所杀。被逮捕的诸葛诞的几百亲信,被魏军每杀一人,都问声降不降,几百人逐一问过,一个不降,全部愿意追随诸葛诞去死,全部被杀。

——诸葛诞就是这样的得人心!不愧是诸葛亮的堂弟。

诸葛诞之乱终于被平定下去了。之后,司马昭采取了与自己爸爸,哥哥不一样的怀柔策略,对于投降的吴国将领——即使的最后走投无路投降的如唐咨、王祚等都封了官职,对投降的吴国士兵一个不杀,全部安置在附近郡县,对于淮南被诸葛诞胁迫的军民全部赦免。

大家都对司马懿著名的围城而后降者杀和司马懿、司马师在淮南大开杀戒,记忆犹新吧。

这种做法,使诸葛诞叛乱的消极影响降低到了最低限度。

这次平叛把司马昭的威望又提高了一步,这年的五月,曹髦以并州之太原、上党、西河、乐平、新兴、雁门、司州之河东、平阳八郡,地方七百里,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进位相国,并且在晋国设置官职。

但是,司马昭拒绝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hupengwang。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