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网

书朋网>戏侃三国刘备 > 第266章 无犀之谈(第1页)

第266章 无犀之谈(第1页)

一秒记住【书朋网WWW。shupengwang。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而此时,公孙渊窘困紧急,城中粮食已经吃光,开始了人吃人,将领杨祚等出城投降。

八月,燕王公孙渊派相国王建、最高监察长(御史大夫)柳甫,出城晋见司马懿,请求远征军暂时解围,稍向后退,公孙渊君臣当自己捆绑,出来投降。

司马懿可不傻。

他果断下令斩了王建、柳甫,然后开始义正词严地装糊涂,给公孙渊传话说:“我是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而这两个糊涂的家伙却打算教我解围后退,这是什么态度?对这两个传话错误的老糊涂,已经诛杀。你如果还有别的话要说,可派头脑清楚、年轻一点的来。”

——对于公孙渊的智囊,能多杀一个是一个。

公孙渊再派侍中卫演晋见,请求指定一个日期,愿送出人质。

司马懿说:“军事对决,大致上有五种结局:能战就战,不能战就守,不能守就逃;其他两条路是:投降或死亡!公孙渊不肯自己捆绑投降,当然是决心死亡,不必送什么人质。”

八月二十三日,襄平陷落,公孙渊跟他的儿子公孙脩,在数百骑兵保护下,突围向东南逃走,曹魏远征军急行追击,在梁水(太子河,辽河支流)河边追及,斩公孙渊父子。

《晋书》记载,在此之前,有长星,色白,有象小刺的光芒,从襄平的西南落到东北,坠进梁水。

杀公孙渊父子的地方正是星坠的地方。

司马光估计不相信,所以在《资治通鉴》上没说。

——又是一颗彗星。是真的吗?让人联想到五丈原上的那颗。

司马懿进入襄平,诛杀燕王国三公、部长级以下官员2000多,把15岁以上的男子(人吃人的幸存者,估计城内是全民皆兵了,亦兵亦民吧?)共7000余人全部杀掉,二者相加在万人以上,筑成“京观”(把尸首累积在一起,再用土累积在群尸之上,堆成高丘,称“京观”)——怎一个惨字了得!

也许是司马懿怨恨这些人没有象杨祚那样投降,但是,大屠杀,尤其是对失败者的大屠杀,到什么时候都叫人恶心。

司马懿的这次战役,同时还把公孙渊统治下的辽东郡、带方郡(朝鲜沙里院城)、乐浪郡(朝鲜平壤市)、玄菟郡(辽宁省沈阳市),四个郡也全部收归了国家。

曹睿之死(1)

估计司马懿也没有开疆拓土的意思,整整经过了8、9个月的战争,司马懿对这里似乎也不十分感冒,核收户口4万,人口30万。对于来自中原的辽东居民,他下令可以随便回老家。

《晋书》总喜欢神神叨叨的,不过,下面的事情,就不是神神叨叨可以解释得了的了。

据司马懿自己说——只能是他自己事后说的,说:刚拿下襄平的时候,自己梦见曹睿头枕着自己的大腿,对司马懿说,看我的脸。

据说,当时司马懿就有不祥之兆的感觉。

但是,事实上,随着部队回师的司马懿并不知道在洛阳的曹睿已经于12月8日的时候得了重病。

我们不知道曹睿年纪轻轻的究竟得了什么病?有人说曹睿其实只有33岁,史书记载36岁,就不可能是曹丕的儿子了,又以此联系到甄洛的被杀可能与曹睿不是曹丕亲儿子有关等等,我想即使曹睿是人家袁尚的遗腹子,那你曹丕要人家甄洛的时候,毕竟你是知道人家是有夫之妇的啊。怎么因此就下杀手呢?

又都是些陈年旧账,不提也罢。

反正是曹睿得了急病。

其时,司马懿正跟随着得胜归来的大军走到汲县(今河南卫辉),《晋书》上说的是白屋,我无法知道白屋的确切位置。

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说道两个人。很多年以后,读史的人为司马懿夺权扼腕叹息的时候,也同时把鄙夷的眼光投向这两个人。

他们是中书监刘放和中书令孙资(两人相当于当时的宰相)。刘放年轻的时候曾经说服自己的上司投降曹操,就一直在曹操身边服务,《三国志刘放传》记载他:善为书檄,三祖(曹操、曹丕、曹睿)招命有所招喻,多放所为;而孙资呢,曾经是贾逵(字梁道,魏国重臣兼忠臣,儿子贾充却和司马家一个鼻孔出气,贾充的女儿就是有名的臭婆娘贾南风)的同乡,贾逵力劝孙资出仕,曹操第一谋士荀彧一见之下,大为激赏,同时,孙资不念旧恶,为人宽厚。

他们两个在曹操时代就是贴身秘书,深得曹操信任,到曹丕时候,曹丕也是十分喜欢,曹丕的时候创设了中书监一职,就叫刘放担任,安排孙资做中书令,同掌帝国核心机密;明帝时候,二人更是赢得明帝的欢心,两位历仕三朝,眷顾不减,可见为官、处事、文字写作和协调能力不同寻常。

但是,估计也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这也难怪,也是一般秘书的通病:身在兵位,常为帅谋——出的一些主意必然会损害一个人的利益;自己只能忠诚于领导一人,难免有时有狐假虎威的嫌疑,即使你自己没有,别人也看着不顺眼;秘书本身不是一方大员,没有实力,一旦大树倒掉,你什么也没有。

曹睿刚有病的时候,打算任命曹宇为大将军,连同统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五人共同辅政。

曹宇过去一直不太出名,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看看和曹宇有关系的,可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曹宇的爸爸是曹操,他本人是魏明帝的叔叔,是曹冲的同母弟弟,曹宇的儿子后来入继大宗,就是曹魏帝国的最后一个皇帝常道乡公——曹奂——也就是说,父亲、哥哥、侄儿、儿子都是皇帝。

据正史的记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印象,那就是:这个曹宇是个拿不上台面的阿斗,就只想做一个王公贵族,享享清福,不想做帝国总司令。据说,在被任命为大将军的4天时间里,曹宇费尽心思想怎么把这个大将军推掉,反复对病中的皇帝说自己能力不行等等。

按照这个推论,以后事情的发展,起码曹宇是主动退出的。

但是,事情真是这样子的吗?

如果是这样,那你曹宇难道都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了,您佬也不想想,为什么皇帝会考虑把你任命为大将军吗?

还不是他担心“儿子”年龄小,外姓人不可靠,要你这个长辈压住阵脚吗?

作为臣子,在关键的时候,叫你上你不上,你光考虑你自己,领导会对你怎么看?你这叫忠心吗?

也许本来曹睿就性格急躁,并且又是在病中,曹宇的推让让这个一直以来对其关爱有加的皇帝侄子不耐烦了,这中间似乎还发生了其他一些事情,促使曹睿在4天以后又罢免了曹宇的大将军官职。

史料的记载是刘放对曹睿说曹宇自知不是做大将军的材料。

即使有推辞,也许曹宇的推辞是一半是真心,一半是假意。说真心吧,自己从未带过兵,自己的头上还有个帝国第一军人司马懿老前辈,也不好做;一半假意吧,因为在此期间,曹宇还建议魏明帝下诏让司马懿直接回关中,要得胜回京的司马懿不在回京述职,直接从帜关(河南省济源市西,太行山中多东西向横谷称为“陉”,其中,军都陉、薄阳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帜关陉等,古称太行八陉,)去长安。

这种安排,明的说是关中地理位置重要,时时刻刻离不开你,实际上,就是不让你留在中央。

因为,我们看看地图就知道,去长安走洛阳也顺路啊。何必如此呢?

曹宇的主张是在担心司马懿,虽然司马懿是总司令,但是我把你弄到地方上,你充其量也只是个西北军区司令。

而史书上这一不经意的一笔,也让我们知道了,此时的曹宇不仅在考虑着作为大将军需要考虑的事情,而且也在做着属于大将军的工作。

说曹宇坚决不干,实在是无稽之谈了。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要说其间还发生了什么,那就还得说说另外的四个人,那就是:

中央禁军总监(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骑兵指挥官(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hupengwang。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