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网

书朋网>戏侃三国刘备 > 第220章 计划(第1页)

第220章 计划(第1页)

一秒记住【书朋网WWW。shupengwang。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堂堂魏国柱石曹子丹的儿子居然是个饭桶。就这样,总领天下军权的曹爽向只带了随身死士的司马懿投了降。司马懿将曹爽兄弟三人送回家监禁。曹爽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感觉司马懿不会杀他。

那么司马懿在干什么呢?司马懿在走司法程序。他首先提审了宫里给曹爽拉皮条的太监张当。张当指认曹爽造反,同党就是何晏等五人。司马懿雷厉风行拘捕了何晏等五个人,经过审理,坐实了曹爽的造反之罪。人证、物证俱在,事实清楚无须再议。司马懿依法斩了曹爽兄弟三人、何晏等五个小人还一个倒霉催的桓范。

客观上讲,曹爽就是反贼,其罪当诛。但是曹爽毕竟不是董卓,他姓曹。搞死他,他的亲戚可都是曹姓或者夏侯氏的宗室,曹氏宗族们宁愿看到曹爽专权也不愿意看到司马懿专权。曹氏宗族为什么不站在皇帝这边呢?因为曹芳是魏明帝的养子,属于来路不正的皇帝。这样一来,曹氏、夏侯氏宗族都是紧紧的围绕在曹爽的周围。别管司马懿杀曹爽是合法还是不合法,但是这条路已经不能回头。所以司马懿只能一不做二不休,彻底跟曹氏宗族决裂。

司马懿不能斩杀所有宗室,只能找有兵权的下手。因此司马懿要干掉的下个目标就是镇守雍州的夏侯玄。司马懿下令让夏侯玄进京,夏侯玄还没反应过来,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敏锐的察觉到情况不对。夏侯霸一介武夫,战略眼光几乎没有。作为曹魏带兵的宗族,他居然冲动的带了本部三千人造反。他这样一搞,完全不占理。雍州刺史郭淮带兵平叛,夏侯霸兵败逃往蜀国。司马懿放慢了脚步,召夏侯玄进京后把兵权撸了,改封太常。自此魏国大权归于司马懿,曹氏宗族再无能够翻盘的人物。

这就是诸葛亮死后十五年间发生的大事,也是现在留给姜维的舞台。这场戏怎么唱下去?下面的表演交给姜维。

一伐中原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这次说的这位燕赵人是张飞张三爷。在壬午版三国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张飞在乱军中邂逅了一位小姑娘,三爷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料定此女长大了一定是个美女。等到这个小姑娘长成了大姑娘,张飞就娶了这个姑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屌丝追不上女神主要原因是下手晚了,早早的瞄上一个下手,既省钱又省事。女神小时候估计弄个旺旺大礼包就搞定了。

回说三爷的这个老婆可是大有来头的,这姑娘的爸爸叫夏侯渊。也就是说夏侯渊是张飞的岳父。张飞和夏侯氏生了两个女儿,统统的嫁给了刘禅,先后当了皇后。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夏侯霸才孤身投降了蜀国。等于夏侯霸的外甥女是蜀国皇后。但是如果从张飞的角度看,夏侯霸是刘禅三婶的弟弟。这关系太乱了,蜀国上下直接称夏侯霸为国舅。

夏侯霸的投降让蜀国上下欢欣鼓舞,毕竟自姜维降蜀之后,再也没吸纳过高级人才。最高兴的莫过于姜维,因为魏国的内乱让姜维看到了北伐的机会,作为一个机会主义者,姜维隐忍了十五年,这次终于有机会北伐了。

想当初诸葛亮北伐,没人敢说个不字。现在姜维要北伐,费祎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反对归反对,得有理由啊。费祎说让姜维再等等,等到时机更成熟的时候出兵。姜维对“等”十分的反感,等个毛啊,称想当初就是因为天不与寿才功败垂成。因此姜维趁身体健康,必须马上干这事。再说了,现在魏国大乱,司马懿权势不稳,又有夏侯霸来降,此时不出兵更待何时?而且经过十五年的修炼,姜维自信已经得到了武侯真传。如今司马懿垂垂老矣,加上洛阳形式微妙,断不会亲征蜀国。只要司马懿不来,姜维自信无敌于天下。虽然夏侯霸一再提醒姜维提防魏国新秀邓艾、钟会。但是姜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能勉强称得上自己对手的只有郭淮。搞定郭淮就等于搞定了魏国。

说起姜维这次北伐,就不得不提后主刘禅的支持。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刘禅嘴上不敢说,内心是极度反感北伐的。因为诸葛亮本事太大,成功几率太高,而且诸葛亮胃口还大,动不动就要灭了魏国,这事对自己没好处。姜维北伐就不一样了,姜维就想得到陇右,属于趁着魏国内乱而浑水摸鱼。以前诸葛亮北伐,不和任何人商议,来篇《出师表》通知一下刘禅就走了。姜维不一样,他带着夏侯霸是在朝堂上奏请出兵,然后遭到了费祎的反对。俩人在朝堂上争执了半天,最后刘禅拍板,打丫的!也就是说姜维是地地道道的奉旨出征。

姜维虽然得到了武侯真传,但是经过认真分析,诸葛亮当初的路线是有问题的。哪次都出祁山,这不科学。姜维在战略上决定两路出兵,自己引大军出川口走大路打魏国战略要地雍州。另一路则寄希望于西羌之人打陇右。姜维派人买通了羌王迷当大王,然后派出句安、李歆二将出西平关,经羌胡地盘到麹山筑城等待羌人出兵。蜀道崎岖难走,姜维和夏侯霸慢条斯理的进兵,等待着羌人先打第一枪。

姜维这次自负才能而出兵,根本没有做足情报工作。他不知道羌王根本没有出兵,而是在观望。他也不知道,在雍州地盘上,老对手郭淮不是最难缠的。大器晚成的陈泰才是姜维的劲敌。

姜维慢条斯理的出兵,羌人在家观望。可苦了句安、李歆哥俩喽。句安、李歆作为先头部队,一共带了万把来人,还分散在两个新建的城中。左等右等羌兵不来,魏军可是来了。早就得到消息的郭淮派出了先锋陈泰带了五万大军直扑麹山,句安、李歆的工程兵不能抵御,退入城中防守。本来有两座城,这一打就剩一个城了。就在这个时候,郭淮的大部队也赶来了。郭淮作为百战名将,第一时间察觉到此地的地形有问题,下令截断水源,蜀军自此断水。李歆见羌兵不来,姜维不来,水也没了,干脆玩命杀出了一条血路去找姜维求救。

知道情况危急的姜维,并没有急着去救援句安,而是抄到雍州的后路,占据牛头山,准备奇袭雍州。但是姜维没想到陈泰这哥们太有战略眼光了,早在李歆杀出重围之后。陈泰就算准了姜维的进兵路线。于是陈泰早早的在牛头山一带设伏,而郭淮的大部队去断姜维的粮道。与此同时,司马懿不放心西北战事,派出自己长子司马师带大军援助雍州。

这样一搞,导致姜维联合西羌攻陇右没能成功,奇袭牛头山取雍州又没成功。倒是魏军节节胜利,困蜀军与麹山,断蜀军粮道与洮水,败姜维与阳平关外。要不是诸葛亮咽气前教给姜维制造连弩守关,司马师很有可能一口气攻下阳平关。如果阳平关丢了,那汉中也就悬了。麹山那边还一个苦苦支撑的句安,内无水源,外无救兵。百般无奈之下,句安投降了魏军。这就是姜维一伐中原的基本过程,非但没有尺寸之功,还损兵折将,灰溜溜的逃回了汉中。丢人吗?那不是一般的丢人啊。蜀汉立国以来,多大的败仗都打过。但是只要有诸葛亮参与其中,哪怕是刘备损失七十万大军的失利,诸葛亮还能用八阵图吓陆逊一身冷汗,从此不敢正觑西南。跟魏国作战,诸葛亮就算死,也能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从来没有过从出兵那一刻开始,全盘计划都在人家的掌握之中。也没有过被人追的连同伴都顾不上,一口气狼狈的跑回家。最后还得靠诸葛亮的发明才止住了颓势。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hupengwang。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