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网

书朋网>戏侃三国刘备 > 第153章 风水宝地(第2页)

第153章 风水宝地(第2页)

但也仅仅是打个报告走个形式而已,事情该怎么办还是由他公孙瓒说了算。

所以公孙瓒让刘备当别部司马,董卓没有不准的道理——准不准刘备都得上任,不批准只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别部司马不再是县尉一类不入流的官职,而是不隶属某一郡的相对独立的中级武官,每年年薪一千石与县令相等。

刘备在老同学公孙瓒的帮助下,从此事业更上一层楼,成为官职。

刘备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积累人脉是有好处的。

不过,吃人的嘴软,拿人的腿短。刘备既然接受了公孙瓒的大礼,自然要给老同学出力。

刘备给公孙瓒干的活主要是带兵与袁绍作战。

因为此时的公孙瓒,已经与袁绍结下了深深的梁子。

公孙瓒与袁绍结下梁子,要从皇帝说起。

当时东汉的皇帝是董卓拥立的汉献帝刘协,即位时只有九岁。

皇帝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又是奸臣拥立的,所以有很多人不服气。

牛人袁绍就非常不服气。你董卓可以拥立皇帝,我袁某人也可以;你董卓拥立一个不懂事的小屁孩玩弄于股掌之上,我袁某人就正儿八经拥立一个有才有德的好皇帝,看谁玩得过谁。

袁绍看中的皇帝候选人是时任大司马、幽州牧的刘虞。

刘虞的确是才华出众,德高望重。何况他还有着汉室宗亲的身份——上推五世就是著名的东汉光武帝刘秀(他与皇帝的关系可比刘备亲近得多)。

如果来一个民主选举,刘协VS刘虞,刘虞胜出的把握那是相当大的。

可是那个时代不实行民主选举,皇帝更是不能随随便便换来换去的,许多人不同意,不少人很生气。

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个人不同意,一个人很生气。

第一个不同意的人就是当事人刘虞。刘虞拒绝得大义凛然。正因为刘虞才德兼备,所以他忠于皇帝,义正辞严地回绝了这个建议。当事人不同意,总不能霸王硬上弓吧?这就没戏唱了。

另一个不同意的人是袁绍的弟弟袁术。袁术拒绝得极其龌龊。虽然袁术冠冕堂皇地拒绝这个建议,其实他是心里藏着不可告人的小九九——自己当皇帝,所以不希望有一个明君出现。这件事为袁绍、袁术兄弟反目埋下了伏笔。

很生气的人是公孙瓒。在公孙瓒看来,天下随便哪个人当皇帝他都可以忍受,惟独刘虞不能当皇帝。因为公孙瓒和刘虞之间结下梁子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了(这件事我们到后边再说)。总而言之,在公孙瓒看来,如果让仇人刘虞当了皇帝,那不是明摆着要他公孙瓒的性命吗?你袁绍做事太不考虑我的感受了,这是对我极大的藐视。

遭到袁绍藐视,公孙瓒的心里已经有点不痛快了。

成大事者有一个重要品质,就是能忍。

公孙瓒认为自己是成大事者,所以心里不痛快不算大问题,忍一忍就过去了。

公孙瓒与袁绍的矛盾升级,是由一块风水宝地——冀州引起的。

冀州既不是袁绍的,也不是公孙瓒的,而是另外一个人的,这个人是韩馥。

说起来乱世中人们普遍奉行的原则,是天下为公。所谓天下为公的意思是,你的东西不是你一个人的,而是天下人的,大家都有份,所以也可以是我的。到底是谁的,不是看现在在谁手里,而是看枪杆子在谁手里。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hupengwang。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