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网

书朋网>戏侃三国刘备 > 第132章 三出祁山(第1页)

第132章 三出祁山(第1页)

一秒记住【书朋网WWW。shupengwang。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三出祁山

诸葛亮两次北伐都以失败而告终。而两次失败的原因都比较雷同,那就是汉中的粮食很难运到前线。其实我国古代战争,最难的就是运粮。往往运量队伍消耗的粮食比前线将士消耗的都多。地形越复杂这种情况越严重。诸葛亮能做的就是随军尽量多带军粮,因为日后军粮运输不便,没有靠谱的粮道能提供稳定的粮食供应。正因为这样,诸葛亮的战略部署一般都是速战速决,一场消耗战和对峙战都不敢打,人家魏军运粮方便,蜀军这个短板只能用诸葛亮的智力尽量去弥补。可还有一件事制约着蜀军,那就是诸葛亮首次北伐就走祁山,别管这条道路对不对,丞相是不会有错的,所以后面几次北伐也必须走祁山。然后问题就来了,如果诸葛亮出祁山能占据关中地区,那万事皆休。可关键是诸葛亮的行军路线没有什么成绩,魏延会怎么想?

我提出个路线你给否了,说不靠谱。你的路线走两次了,用事实证明了不靠谱。那说明你刚愎自用跟我过不去啊。

因此魏延跟诸葛亮的矛盾越来越深,只不过诸葛亮得用魏延,魏延怕诸葛亮,所以这段矛盾才没有显露出来。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喜欢魏延呢?其实诸葛亮不是只针对魏延,他是不喜欢魏延这一类人。在蜀国体系里这类人比较典型的有关羽、魏延、廖立、李严等。这类人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强调自我价值。这类人不容易被忽悠,控制起来比较难。

在诸葛亮的战略构架中,他要完成大业,需要的是执行力极强而不问为什么的人,根本不需要献计献策有自己想法的人。

所以诸葛亮需要的是赵云、张翼、马忠、关兴、张苞、马岱这样的人。这类人的特点是在战斗中台词不多动作多,让干啥干啥,丞相的命令会机械的完成。

再看关羽、魏延这类人,属于李云龙式的将领,他们指挥部队有一套,你要指挥他就有可能出幺蛾子。

别的将领原则和底线都是丞相的将令,关羽的原则是自己的春秋大义,魏延的原则是展现自己。

举个例子说,假如诸葛亮下令从东边走捉住曹操就地斩首。那赵云一定会从东边走,捉到曹操后一定会将其斩首。关羽呢一定会按照自己的义气放掉曹操。魏延不一定从东边走,也不一定会抓到就斩,他很可能会活捉曹操展示一圈强调一下自己的价值。

这三类人,赵云立功再大也大不过丞相,因为他只是执行者。关羽则会被不断神话,真义气。魏延这人最讨厌,任务完成了却不一定按照丞相的方法,那这功劳是还能是丞相的吗?

所以这种李云龙式的将领,主帅可以用,但是不爱用。因为这类人个性太张扬,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

要是换作别人当主帅可能还好点,可惜诸葛亮是个更强调自我的主帅,不喜欢有个性的部下。所以说这俩人格格不入,难免有矛盾。要是搁以前,诸葛亮未必会跟魏延计较。但是现在不同了,能用的人越来越少,魏延逐渐的成了蜀汉军队体系里的一枝独秀,军衔达到了二把手,所以诸葛亮不得不用他,因此越来越恨他。

丞相要打造一台舒适豪华的房车,魏延就像一台超级跑车布加迪w16引擎,不用吧,别的引擎带不动这台大车,用吧加速又太冲,自己是司机还能控制控制,换个人开车很容易被这个引擎带沟里去。

一出祁山时,魏延因为路线之争,和诸葛亮埋下了一个矛盾。二出祁山时,因为魏延搞不定郝昭差点被诸葛亮斩首,结果诸葛亮亲自来也不是郝昭的对手,因此魏延对诸葛亮意见更大。

就在这种矛盾下,东吴那边出事了,孙权称帝,派人给刘禅递交国书。

这回乐子大了。蜀汉政权一直以汉朝正统自居,骂人家魏国皇帝是篡位的国贼。现在孙权称帝了,算不算国贼呢?按照蜀汉的理论,绝对算啊,孙权的行为跟袁术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孙权私刻玉玺,罪加一等。

对于刘禅来说,东吴害死了关羽,气死了刘备,绝对是仇人。如今悍然称帝,这算几个意思?削他or不削他,这是个艰难的决定。

不过刘禅转念一想,这事也简单。因为自己说了也不算,还是把问题抛给诸葛亮吧,操这心也白搭。诸葛亮反应迅速,派人去东吴贺喜,承认了孙权的合法地位,与之交换的条件就是让东吴北伐。

东吴出兵北伐,诸葛亮也可以趁机北伐,三出祁山的伟业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东吴这帮人,典型的不见兔子不撒鹰,属于插上毛比猴都精的主。比如当初和曹操联合攻打关羽,东吴的原则就是曹仁不动他们不动,曹仁不胜他们不动,一直到徐晃来了敌住关羽,东吴瞬间出手,稳准狠的直击荆州要害,很快占领了荆州。

这次和诸葛亮联合北伐也是一样,只要诸葛亮攻不下长安,别想让东吴出真格的。所以所谓的吴蜀联盟并不是军事同盟,仅仅是个互不侵犯条约而已。

那么诸葛亮这第三次北伐走哪?很明显还得走祁山。不过具线报,陈仓城的郝昭病危,那诸葛亮决定先走陈仓道灭了郝昭,报当年兵败之辱。郝昭病危,接替郝昭的张郃还没到。诸葛亮攻破陈仓城根本不叫个事。所以这一战诸葛亮要把附加值做到最大化,这个附加值是什么?那就是震慑一下魏延。亮爷知道魏延对他有意见,既然有意见,那就好好的把意见保留。跟亮爷叫板肯定会死无葬身之地。

诸葛亮让魏延和姜维组队,率军五千攻打陈仓城,并且规定三日内必须到达陈仓。这俩人带队到了陈仓,见陈仓城死一般寂静。魏延和姜维不知虚实,不敢攻城。而就在这个时候,城墙上火把举起,四面旗帜林立。魏延和姜维正在惊讶,诸葛亮出现在城楼上。亮爷说了,你俩来晚了,我已经攻下了陈仓,郝昭已死。

魏延这次服气了,诸葛亮太狠了,这真是神不知鬼不觉的攻城行动。但是让魏延惊异的还在后面,诸葛亮告诉他,赶紧去攻打散关,那里的魏军必然逃走,去晚了散关就会被魏军援军占领。

魏延和姜维不敢怠慢,带急行军迅速兵发散关。散关魏军果然看见蜀军而遁走。魏延和姜维兵不血刃占领散关。就在这时候,张郃的援军也到了。魏延叹服,丞相太厉害了,处处都算准了。又惊又怕的魏延提刀备马下关作战,张郃战败而逃。

这一回,足以让魏延消停很长时间。

与此同时,魏国镇守雍州、凉州的最高指挥官郭淮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郭淮并不担心陈仓,这只是一条路而已。而且诸葛亮二出祁山时,魏将王双曾经实地考察过陈仓道,里面小路甚多,非常容易埋伏,也就是说这条路可以走,但是不可以运粮。

郭淮觉得诸葛亮是个死心眼,闭着眼睛都能知道诸葛亮走什么路线,肯定是走祁山,出斜谷,占据郿城、雍城,巩固陇右,染指关中。郭淮作为雍凉总司令,立刻向朝廷告急,然后做下了军事部署,让张郃死守长安,派孙礼去守雍城,而自己亲自带队去郿城前线对战诸葛亮。结果郭淮到了郿城,压根没看见诸葛亮的影子。

这是非常正常的事,郭淮虽然是百战名将,但是跟诸葛亮比起来,还差得远。在当时,就连司马懿都不能百分百参透诸葛亮的心思,何况郭淮呢。

那么说诸葛亮去哪了呢?他分兵两路攻下了阴平、武都二城。消息传到了洛阳,魏明帝还没来得及表示大惊,又有惊人的消息传来,说东吴孙权僭越称帝之后,蓄意北伐。魏明帝生怕出大事,赶紧找来司马懿问计。

司马懿如今在朝廷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皇帝越着急,他就越淡定。要不怎么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呢?这招跟谁学的?老对手诸葛亮呗。一定要有这种不管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格调,要不老板怎么会对你有信心呢。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hupengwang。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