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网

书朋网>宋胆 > 第155章 降维打击(第4页)

第155章 降维打击(第4页)

而除了战术上的领先之外,还有一个是这一仗的收益,甚至可以说是最大收益。

那就是,这套实践出来的指挥系统。

对!为什么把它单拿出来说,正是因为它太先进了。而且无形之中,解决了宋朝三百年都没弄明白的事儿。

那就是——文武之间的关系。

别看几位老相公和张珏这个武人其乐融融,那是因为国难当头,不得不团结。

可实际上,文武对立,这是大宋的通病。病到骨子里了,得钱治了。

南宋的文人虽然不像北宋,武人出征,文人监军,指手画脚贻误军机,可顶多也就能做到不添乱罢了。

好吧,不添乱都是抬举。

总之,文武尿不到一个壶里,基本无解。

那这一仗的文武关系是什么样的呢?也就是实践出来的指挥系统是什么样的呢?

简单来说,几个文人相公,三个月没出帅府,制定了全套战略。由张珏这个武人去施行、指派给各个下级将领。

而下级将领在外,只需要达成战略目标就可以了。

至于怎么完成?不由张珏来定,更不由文人相公来定。

这样的结果就是,很高效,极高效,效率高到吓人!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也很简单,士大夫阶层是这个年代最精英的一群人,他们有战略眼光,也有大智慧。但他们大多没有实践,不懂带兵,更不懂战术。

所以,你让文人掌兵,强如文天祥也带的不咋地。

说白了,他脑子里想的东西就没法让士兵去执行。

这就是所谓的文人掌兵,贻误三军。

而带兵打仗那是武人的专长,张珏、谢明等人没有文天祥他们肚子里的墨水,也没有他们看的高远。但他们会带,也懂得手下的每一个兵,更懂战术。

结果就是,士大夫只在帅府里提供他们的智慧,制定大概的战略方向,再由张珏这个军事大家去执行,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就好比后世的总参谋部,制定战略方向和战争目标,然后交给下面的各作战部队去施行。

总参只会告诉你,哪一支部队带到什么位置,达到什么目的。可不会告诉你,仗要怎么打,排什么阵型,挖几条战壕。

可别小看了这个类似总参谋部的新式机构,这不但让文人和武将能够没有嫌隙的完美配合,更重要的是,这可不是一个人啊,这是一群人!

而且,是这个时代眼界最高、最有智慧的一群人!

也正因为如此,赵孟禧无数的情报送进帅府,几位相公才能在无数条情报之中找到最有用的,分析出敌我态势,进而微调战略。

正因为如此,谢明一拿下神臂城,他们才会第一时间派赵维去,而不是别人。

因为从赵孟禧的情报之中,他们已经分析出想拿稳泸州,必须调动百姓和农奴。

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赵维。

他有钱,也有魄力。

正因为如此,云顶城入手之后,才得出迁城而不是强占的结论,并点选杨亮节去执行。

杨亮节是国舅爷,是皇亲国戚。他的威望比任何一个将领更有用,可以用最少的兵力把金堂云顶搬空。

也因为如此,云顶城一到手,文天祥马上判断出速不答要向神臂城增兵。

于是,立刻改变之前的保守战略,钓鱼城倾巢而出胁迫重庆,并把青居、牛头寨、礼义三城收入囊中。

这种集体智慧、集体胆量、集体应变,还有集体分析的能力,是速不答一个人根本比不了的。

他就算再身经百战,再威名赫赫,也得跪的服服帖帖!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hupengwang。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