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网

书朋网>华娱之黄金年代 > 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袁四爷(第2页)

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袁四爷(第2页)

一句戏言,却被程蝶衣当做需要用一辈子信守的承诺,这样的感情,可笑,可怜,然后又可敬。

袁四爷恰恰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暗示程蝶衣宝剑可以送你,但是不能白送,不要你的钱,可是又不能白送,那要什么呢?

袁四爷暧昧地把手放到蝶衣肩上,红尘知己四个字十分鲜明地暗示了袁四爷想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纵观全片,袁四爷在这部戏里绝对不是什么好人,让发际线已经靠后的葛尤扮演这样一个角色,不禁让易青想起同为陈恺歌作品的《道士下山》,里面范师傅的秃顶造型。

或许在陈恺歌看来,情欲心重的人,都能从头发上看出来。

面对袁四爷的要求,程蝶衣内心痛苦抉择,为了拿回象征与段小楼感情的宝剑,却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真让人感到心疼。

雷雨声中,清冷的院子里,两个醉酒的人摇摇晃晃地唱着霸王别姬,实在是没有京剧应有的美感。

突然,程蝶衣拔出宝剑,作势要自刎,本是唱戏,可是却引起了袁四爷的高度紧张。

这场戏,其实仍然是在表现袁四爷的世俗,现实。

他虽然画了霸王的脸谱,可是却并不是真正的霸王,他不能像程蝶衣那样真的入戏,而是始终站在旁观的角度欣赏,甚至把玩京戏,他是爷,却不是霸王。

在之前,程蝶衣还跟段小楼说过袁四爷是懂戏的。

可这个他以为懂戏的人,却连一出霸王别姬的戏,都没办法进入状态地完成下来。

袁四爷为自己的出戏笑了,程蝶衣却为自己再一次被骗而哭了。

袁四爷能明白蝶衣的心情吗?

他不能,他还是只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欣赏程蝶衣,却不能理解程蝶衣。

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此景非你莫属,此貌非你莫有。

这话说的固然经典,但是在易青看来,同样是十分冷酷的。因为蝶衣需要的不是一句赞美,而是一种切实的安慰。

而程蝶衣的哭泣唤起的,却只是袁四爷情欲的萌发。

故事进行到这里,相信每个人对袁四爷这个人物厌恶都无以复加。

程蝶衣的一生就像是那个年代伶人的缩影,风华绝代换来的却是被有权有势者的欣赏,玩弄,这不叫爱情,这更不叫珍惜。

袁四爷的再一次登场就是在小日本子占领北平,程蝶衣演唱贵妃醉酒的时候,袁四爷同日本人一起坐在高楼听戏,证明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汉奸。

时局动荡,京剧的舞台也不安宁。

程蝶衣却不管台下如何吵闹,始终都在忘我地演出,得到袁四爷和日本人的掌声。

这一段能看出袁四爷和日本人都确实懂戏,但并不能说明袁四爷珍惜程蝶衣,在他的眼里,程蝶衣或许就是个玩物,仅此而已。

再后来,小日本子被打跑了,因为程蝶衣曾给日本人场戏,被捕入狱,段小楼去求袁四爷救人。

袁四爷开始的态度并不配合,反而因为过去“霸王回营该走几步”,而刁难段小楼。

他在明知程蝶衣入狱,却还在优哉游哉地玩鸟,这是因为程蝶衣后来开始吸大烟,不再唱戏,不再扮演虞姬了,也就没有利用的价值了。

多亏机智的菊仙出手相助,还宝剑暗示袁四爷和程蝶衣的关系非同一般。

程蝶衣如果是汉奸的话,袁四爷自然也脱不了干系。

所以,袁四爷去救程蝶衣也是被迫的,并非真心实意。

法庭上的这场戏,葛尤奉献了极为精彩的一幕。

袁四爷严肃地质问检察官,把国粹叫做淫词艳曲,究竟是谁辱我民族精神,坏我国家尊严。

原版电影里,葛尤这一段的表演十分出彩,一个抗战时期的汉奸,居然在神圣的法庭上如此大义凛然,却没有丝毫违和,当真荒唐。

袁四爷质问法庭,却并不是为了程蝶衣,只是因为他本身的确痴迷京剧,所以当程蝶衣一心求死的时候,袁四爷立马就走了。

等到再出场的时候,袁四爷已经走到了末路,可即便是被五花大绑,他最后临死前的台步,都能看出他对京戏的痴迷。

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把蝶衣当做真正的爱人,甚至朋友。

总的来说,袁四爷这个人,聪明,霸道,虽是戏迷,却并不入戏,爱惜京剧,却并不珍惜蝶衣。

在整个故事里,袁四爷这个角色出场不多,形象却十分典型,立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